考试报名信息,太谷教育信息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资讯 > > 大学 > 内容页

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学了有什么用

2023-06-08 14:46:32大学访问手机版383

太谷教育信息网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志愿、大学报名入口、成绩查询、志愿填报、高考复习等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您!

以开放原则办好“中国大学先修课程”

在条件成熟时,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此前,已有北大附中等中学先期开设了此类课程。

1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宣布应全国部分中学要求,将与中学合作试点开设“中国大学先修课程”。据了解,首批五门课程将于2013年春季学期在部分中学的高中新课标选修课体系内开设,供高中二年级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7月组织统一考试。学生选修课成绩将作为大学自主选拔录取时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条件成熟时,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此前,已有北京十一学校、北大附中等中学先期开设了此类课程。

正如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柳彬教授所说,中学生选修大学课程,有诸多好处,包括提前体验、了解大学课程内容,可以为更好地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为将来理性地选择大学相关专业奠定基础;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但是,要办好大学先修课程,让其起到上述作用,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原则”——先修课程的价值,就在于开放,向所有学生开放,大学自主认可。

其实,早在北大之前,一些高校已经与中学联手举办创新实验班,进入这一个班的学生,可以提前选修部分大学课程,作为学生申请大学自主招生的依据。可创新实验班却发生了变异,一方面,一些中学借创新班的名义,对学生加班加点补课;另一方面,创新班与高校的自主招生对应,成为高校提前“抢生源”的手段,也影响到其他学生的公平竞争。

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开放不够上。

北大的大学先修课程,是明确提到与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评价挂钩的,这并没有什么不妥,这类似美国高校的AP课程(Advanced Placement),学生可用AP成绩去申请大学,还可以免修部分大学课程。可是,从北大的选修课程看,与AP课程还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操作不好,很有可能就变为北大的独角戏,以及抢生源的手段。

首先,这是北大一所大学面向中学开办的,而不像AP课程,是由美国大学理事会(The College Board)提供的。很显然,能够选修北大先修课程的学生将是少数,而不像AP课程,很多美国学生都可选修。

其次,目前看来,北大的选修课程是只与北大的自主招生挂钩的,这很容易将这一课程与北大“圈生源”联系起来。而AP则有40多个国家的近3600所大学承认其为入学参考标准。

一句话,北大的大学先修课程开放度十分有限,因此,要让大学选修课程起到促进中学教育的作用,就应该提高开放程度,应该由一个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向所有中学生开放选修,同时,自主招生高校均认可课程成绩(是否认可由大学自主决定)。

这就摆脱了先修课程与大学的一一对应关系。据报道,北大也把“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定位为一个开放的体系,北大将积极与清华、复旦、天大等兄弟院校联系,一起加入到这项工作中,但从这一课程体系的长远发展看,笔者认为应该走社会化的道路,而不该由某个或某几个大学主导。学生们在选修时必然会问一个问题,学习这些课程是否只能派申请北大(或另外几校) 的用场,其他学校认不认可?毫无疑问,承认课程的大学越多,这一课程体系的生命力就越强。

与之类似的是我国的自主招生联考,本来,这也应该是社会化考试,由大学自主认可、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可是,联考却和大学形成绑定关系,变异为几所学校集团圈地抢生源,这非但不利于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也不利于高校之间的平等竞争。大学先修课程要避免步联考的后尘。

另外,鉴于我国大学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学分互认制度,因此,中学生选修先修课程的学分,在进入大学后能否得到认可,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而如果这一问题不解决,先修课程的价值仍十分有限。对此,北大只是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对于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经大学相关学科审核认定,入学者可减免其相应的大学课程学分,免修相应课程”。对于主导先修课程的北大尚且如此,其他学校是否认可也就更难预料。因此,随着先修课程的推进,还必须推进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改革,完善学分制,加大大学校际间的开放力度,包括学校之间学分互认,以至建立自由转学制度。

有利于两所大学人才的交流,也更容易激起两所学校学生的 胜负欲 ,想要比对方有更好的成绩。2020年初,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教务处就联合发布了声明称两校达成共识,将在春季学期互相开放部分本科课程,并且学分互认。而在秋季学期两校也继续保持合作,随着课程种类的扩大,同学们的校园生活也更加丰富。而在2021年春季学期前,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再次牵手选择继续开放互选课程。

一: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所高校的区别

1、学校成立时间

从学校创立时间来看,清华大学最早成立于1911年,前身为清华学堂,在抗战前期被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可以说清华大学的历史也是随着社会的改革走过了风风雨雨。而北京大学的前身是晚清时期的京师大学堂,创立于1898年,比清华大学早了几年,同时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学校也是经过了很多时期的变革洗礼。

2、不同的校园文化

和学校的发展历史一样,校园的校训学风也大不相同,北京大学主要宣扬的就是北大精神,继承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光荣传统等,而清华大学秉承都是求实、创新、严谨、勤奋的校风,两所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感也非常标志鲜明。

3、各自擅长的专业领域

清华大学擅长的有自动化、建筑、电子、电气工程、土木工程等工科类专业,清华的工程院士也非常多,清华属于工科和工科应用类领域在顶端。而北大擅长的专业学科是数学、法律、中文、经济社会、医学、化学、生物等文科和理科,北京大学的理论基础比较强。

二:清华北大互通的课程

两校的这次合作也迅速发布了开放课程的课程名称供大家一览,北大向清华的本科生们开放了古今数学思想、普通统计学、音乐与数学、科学计算、魅力机器人、能源与推进、流体波动力学、计算物理、人类生存发展与核科学、现代天文学、简明量子力学等56门本科生通识核心课,清华也开放了工业数据挖掘与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认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等27门次优质课程其中名额也是非常之多。

WWW.sXtgedu.NET太谷教育信息网专注教育信息,涵盖范文,研究生,考研,本科大学,MBA,高考,成人自考,艺考,中专,技校,职业学校,高职,卫校录取分数,成绩查询,招生简章等信息